文章

Real-world studies compare overall survival between ARPIs in mCSPC

Real-world studies compare overall survival between ARPIs in mCSPC

近年来,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针对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s)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比较的研究仍显不足。尽管如阿帕他胺(apalutamide)、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和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等药物已被广泛使用,但缺乏直接头对头随机对照试验。这种现状使得治疗选择更多依赖于患者个体化因素,例如合并症、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及生活质量考量。为填补这一空白,研究者们开展了两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研究,分别比较了阿帕他胺与醋酸阿比特龙以及阿帕他胺与恩杂鲁胺在mCSPC患者中的总体生存率(OS)。研究结果表明,接受阿帕他胺治疗的患者展现出显著更高的总体生存率,并且该优势在长期随访中得以维持。这些发现不仅强化了现有指南推荐,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采用严格的统计学方法控制混杂变量,通过逆概率加权处理实现了两组间的平衡比较。具体而言,在与醋酸阿比特龙的对比中,阿帕他胺将24个月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6%,而在与恩杂鲁胺的比较中,这一数值达到23%。此外,研究还纳入了较高比例的非裔美国人患者,这在传统临床试验中较为罕见,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真实世界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详细的毒副反应报告和患者自评数据,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问题有望在未来的研究中逐步解决。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不同亚组患者的具体反应差异、评估新型药物如达洛鲁胺(darolutamide)的效果,并深入分析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强调了真实世界证据的重要性。对于mCSPC患者的治疗决策,除了关注疗效外,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种族、合并症及个人偏好等因素。当前,ADT联合新型激素疗法仍是主流方案,但研究者正积极探索是否可加入PARP抑制剂或PSMA放射配体治疗作为三联疗法。同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PTEN缺失)的靶向治疗亦备受关注。随着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未来的治疗策略或将更加精准和多样化。我们期待后续研究能够带来更多突破性成果,从而优化mCSPC患者的长期管理方案。

来源: urologytimes

原文链接原文

参考文献

  1. Lowentritt B, Bilen MA, Khilfeh I, et al.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apalutamide versus abiraterone acetate: a head-to-head analysis of real-world patients in the USA. J Comp Eff Res. 2025:e250023. doi:10.57264/cer-2025-0023
  2. Bilen MA, Lowentritt B, Khilfeh I,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apalutamide versus enzalutamide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Adv Ther. 2025 May 29. doi:10.1007/s12325-025-03207-6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