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网摘)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hiccup)是一侧或两侧膈肌不自主痉挛,呃逆中枢在脊髓的颈段,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脑神经传入,再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而致呃逆。一般因膈神经局部受累,迷走神经受刺激或中枢神经疾病引起。常见于受寒或食入药物、冷食、吸入冷空气等,继发性呃逆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癌、胃 癌、肺癌、溃疡病、胃炎、癔症、服用某些药物等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持续24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术后患者严重频发时可加剧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1.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通过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反馈性影响中枢神经,使膈神经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解除隔肌痉挛,终止呃逆发作。
2.尼可刹米:尼可刹米可加快加深呼吸,调节呼吸肌,缓解膈肌痉挛,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效果。
3.硫酸镁:镁离子是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阻滞剂,高浓度镁离子进入血液后可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中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使乙酰胆碱在终板处的去极化作用减弱,肌纤维膜兴奋性降低,从而使膈肌舒张,呃逆停止。
4.氟桂利嗪:氟桂利嗪为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能抑制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肌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从而使膈肌舒张,呃逆停止。
5.阿普唑仑:阿普唑仑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减弱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中突触前抑制,达到抑制多突触反射目的,从而呈现出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进而缓减平滑 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
6.新斯的明: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体内的乙酰胆碱增多,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氯丙嗪能抑制呕吐中枢,具有镇吐作用,二者双重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加,减少胃肠胀气,抑制膈肌激惹,从而使呃逆终止。
7.硝苯吡啶:硝苯吡啶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8.乙酰唑胺:乙酰唑胺治疗顽固性呃逆, 每次0.25g~0.5g,治疗神经精神性呃逆。
9.指压翳风穴: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是通过疏调三焦之气而产生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翳风穴深处有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刺激该穴位能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和膈肌的异常兴奋,缓解膈肌痉挛,平息呃逆。
10.艾灸:艾灸治疗呃逆是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中散寒,温通气血,降气平逆。
11.足三里穴位注射:足三里穴位注射药物有阿托品、654-2、胃复安、氯丙嗪和维生素B1,足三里是人的四大总穴之一,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使得脾胃健,气血和,促进营养的吸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刺激该穴具有降逆气,止呃逆作用。
12.指压听宫穴:听宫穴双手拇指尖对准双耳屏前,颞颌关节后凹陷处,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可使呃逆速止. 如效不显著,加重指力,并适当延长指压时间,至呃逆停止半分钟即止。 如有复发,重复上法仍然有效. 翳风穴:宜较重指力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