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异常和2型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常表现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之一,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被认为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根源性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后果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来说,多了解一些血糖的知识对防治代谢综合征,乃至最终减轻或减缓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是非常有益的。

什么是血糖?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血糖浓度在24小时内稍微有些波动,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空腹状态的血糖浓度比较恒定,正常为3.3~5.6 毫摩尔/升(60~100毫克/分升)。

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元的分解(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暂存于肝脏里的一种葡萄糖形式)和糖异生(体内其他途径生成的葡萄糖,也来自肝脏)。血糖的去路有:1)在组织器官中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2)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元储存起来;3)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4)进入各组织细胞形成组成成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的动态平衡决定了血糖浓度。

为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够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浓度也相对稳定,神经系统和各种应激可改变血糖浓度。体内多种激素参加血糖浓度的调节,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升高血糖浓度。当体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机体一方面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低血糖本身就可以刺激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提高血糖的浓度。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胰岛素分泌就自动调节到低水平。肝脏是体内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肌肉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也会影响血糖浓度,通过上述途径,使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主要症状不明显就不是糖尿病吗?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也有部分病人,尤其是40岁以上得病且肥胖者,症状多不典型。不少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特别是外阴瘙痒,和视力模糊到医院看病时才引起注意,或者因为其他疾病或健康查体时才发现有糖尿病。

糖尿病如何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 1型糖尿病:病人身体的胰岛素极少或者完全缺乏,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维持生命。他们大多数在20岁以前发病,少数人在30至40岁甚至老年才发病。1型糖尿病通常发病急,病情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此种病人有突然昏迷症状,但用胰岛素治疗后,症状会很快消失。
  2. 2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糖尿病较为多见,约占90%以上,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极少数儿童也可得这种类型。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正在向年轻人群,尤其是肥胖的年轻的人群扩散,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已提前到20-45岁之间。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慢、病情轻、很少发生酮症。病人体内尚能分泌胰岛素。有些病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还很强,但是体内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胰岛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病人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对于发病初期就有严重高血糖的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以纠正某些内源性胰岛素的相对不足,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受损的胰岛β细胞得以休息和恢复,提高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不仅有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还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同时需要进行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物。
  3. 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两种类型外,常见糖尿病还有β细胞遗传缺陷型糖尿病、胰岛素活性缺陷型糖尿病、胰腺损伤所致的糖尿病、内分泌障碍所致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血糖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有什么意义?

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观察指标。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有决定诊断意义。

检查血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抽血前,不要锻炼和进行体力劳动,也不宜服用药物。
  • 抽空腹血糖,早晨不宜吃东西,或过多饮水。
  • 餐后血糖,一定在餐后2小时抽血,从第一口食物进入口内开始计时。如果属于诊断性检查,对于时间要求严格,不能提前或推后。但如果属于随访病情,时间要求可以不是很严格。
  • 抽血后最好当时检查血糖,不宜久放。
  • 血标本不宜放在过热的地方。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所谓糖化血红蛋白(GHb或HbA1c)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这种产物的形成是缓慢的、不可逆的,它的水平与它所接触的血糖水平高低和持续时间有关,血糖水平越高,接触时间越长,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里的水平也越高,因此它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所以测定它可以了解长期(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观察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好坏。
摘自NCCD